冬至對于中國人的意義和習俗
發布時間:2014-12-23 16:36 ?? 作者:admin
冬至,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,冬至也是一個傳統節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。冬至俗稱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,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早制訂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間。
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短、黑夜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。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冬至過后,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寒冷的階段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進九”,我國民間有“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”的說法。
現在,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。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,吃餃子、吃餛飩的習俗,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、冬至長線面的習慣。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。在這天科利瑞克全體員工在公司也吃上了餃子,還是俗話說的好,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,所以科利瑞克全體員工從早晨開始包餃子,以慶祝冬至的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