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遇到突出的四大問題
我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,但產業大而不強、自主創新能力薄弱、基礎制造水平落后、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等問題依然突出。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大方面:
(一)自主創新能力薄弱。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,為電力、石化、冶金、鐵路等行業提供的主要裝備,關鍵技術依賴引進。用于新產品、新工藝和新技術研發的投入不足,原創性技術成果少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少。產、學、研、用結合不緊密,產業共性應用技術研發缺位,公共試驗檢測平臺缺乏,社會科技成果轉化率低。
(二)基礎制造水平滯后。長期以來,為整機和成套設備配套的軸承、液氣密元件、模具、齒輪、彈簧、粉末冶金制品、緊固件等基礎件,泵、閥、風機等通用件,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、儀器儀表等測控部件,質量和可靠性不高,品種規格不全;特種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;鑄造、鍛造、焊接、熱處理、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落后,專業化程度低。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瓶頸。
(三)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。除中小型普通機床制造、交聯電纜行業等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外,近幾年來,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發展速度,熱衷于仍然熱衷于新上項目、鋪攤子,在國家嚴格調控“兩高一資”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形勢下,紛紛將投資重點轉向裝備制造業,導致一些新興行業投資過熱,出現產能過剩隱優,過度競爭風險加劇,如風力發電設備、大型盾構機、大型壓力機等。如不及時加以調控,不僅將使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難,還將影響產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步伐。
(四)高端裝備保障能力不能滿足需要。機械行業中低端產能過剩、高端嚴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。2010年進口機械產品用匯高達2500多億美元。特別是當前我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對技術裝備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目前我國核電裝備自主化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,風力發電設備總裝能力過剩和關鍵部件能力不足矛盾并存,節能環保裝備在產品種類、功能、質量、規模上還須大力突破。
在新材料、信息、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,也都迫切需要新型裝備的保障和支撐。總體上看,在高性能材料、精密制造工藝、先進裝備及核心部件等方面,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。